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材料一: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度 |
城市居民 |
农村居民 |
2003 |
8472元 |
2622元 |
2004 |
9422元 |
2936元 |
2005 |
10493元 |
3255元 |
材料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的过大悬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讲一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请以“我国居民收入不平衡,贫富差距严重原因及应对措施”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结合材料,请指出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怎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09年7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胡锦涛主持座谈会,温家宝通报了上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还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
(1)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2)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多边舞台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继续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在朝核、伊核、达尔富尔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能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问题上,提出了按照自身的实际能力承担国际义务等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中国为什么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