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Ub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________个肽键,Ub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若它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下列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
____________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上图中所利用的ATP是由_________作用提供的。完成此生理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4)若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一条环状的多肽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_______个。若某一多肽链由201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201,b>202),并且是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的,那么该多肽链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
A.a-202、b-202 | B.a-202、(b-202)/2 |
C.a-201、(b-201)/2 | D.a-201、(b-202)/2 |
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菌被噬菌体感染,然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请回答:
(1)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细胞内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有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而不是大肠杆菌的碱基比例,此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合成的带35S的蛋白质与15N标记的核糖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连接关系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S标记的蛋白质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实验能够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_。
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2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表格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克。
(2)图2中表示生态系统基石的字母是,能构成群落的是,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的形式进行流动。
(3)表格“?”处数值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被消耗掉,只有大约%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单向)的,其原因是。
(4)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 ![]() 性别 |
有甲病、无乙病 |
无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男性 |
279 |
250 |
6 |
4465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__________,主要理由是。
(2)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Ⅵ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__________________,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手段有遗传咨询和,遗传咨询通常分四个步骤进行: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