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
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
C.内燃机的应用 |
D.垄断组织的形成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A |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
B |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D |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