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末“新政”的推行 |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 A.中央集权弱化 | B.流民问题严重 |
| C.土地兼并缓和 | D.自耕小农衰退 |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