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个国家?哪部文献?颁布时间?
(2)该文献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该文件的颁布确立了什么政体,同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法国、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后颁布的文件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观点。为践行这种观点,西汉政府在教育方面有何举措?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独立宣言》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有何内在联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最能使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的措施是哪一项?请从社会制度转型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迫使沙皇俄国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这句话反映出沙俄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归纳,日本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在“维新领导者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哪一项最能体现明治维新的性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动荡年代,解读治国智慧】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什么特点?
【走进历史人物,汲取人生智慧】
材料三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材料四罗斯福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简单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3)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你认为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有何帮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他们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从而掀起的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把斗争的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从根本上讲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认知,请从作用、意义、影响、得失等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展开续写,并对新文化运动存在不足方面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材料三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四: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
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请写出材料三中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名称。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这部法律文献有何历史地位?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