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一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慈溪市08-09上高三期中考33题)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什么?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