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④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
仔细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两题。
(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⑤段,现将其放回原段a、b、c、d处,正确的顺序为( )
①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
②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③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④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
A.①②①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④② |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请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
有人认为第⑥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归纳第⑤段中事例,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14分)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有一件事,我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都不惭愧。
②唉,这句话说得那么吊诡,简直就像政客。听来我好像“惭愧于我的不惭愧”,却更像“并不惭愧于我的不惭愧”。
③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逸兴遄飞,一边诚心诚意的赞道:“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④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说说罢了,你干吗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⑤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来惭愧的,更不打算来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⑥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整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 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⑦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⑧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纽西兰旅游,住在朋友家里。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纽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心里想,如此挥汗的溽暑,带着冬衣出门实在太奇怪了,管他的,等到了纽西兰冷得受不了,再去借朋友的衣服来穿吧!
⑨及至到了纽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心里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过公路(纽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停车,停车,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
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家里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仿羽绒的美丽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二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只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败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啜瘦小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越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几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约敛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选自《读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阅读全文,说说①—⑥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经常都不惭愧”。 (3分)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1)她穿一件非常黯败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
(2)想起那清啜瘦小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越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以及读了本文后,你对“惭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什么是雾霾天气
①每到秋冬天,雾霾天气就来了,最近尤其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行人外出都带上了口罩,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烟霞),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PM10和PM2.5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④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等有关。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⑤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⑥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因为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严重会致死。下列对雾霾天气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的颗粒物使大气浑浊,从而导致能见度恶化。 |
B.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大,我国已全面把阴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
C.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连续雾霾天气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
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A.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已超过了9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
B.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我国中东部地区近几年入冬以后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 |
C.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也会出现雾霾天气。 |
D.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 |
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雾霾天气”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成因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
B.第③段用举例子、列数字来准确说明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
C.第⑤段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 |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说明了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
奇 遇
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一阵躺一阵,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就坐在池子边上自己修脚。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是用废钢锯条磨的,搓具刮具等也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惨不忍睹。
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来,笑眯眯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老王慢慢抬起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刚来的吧?”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客大笑起来,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
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
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回家。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那小伙子竟跟着他,看着他笑,“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
⑤老王好气又好笑,这小伙子把生意做到这份上也够可怜的,叹了口气说:“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分钱!”小伙子笑了,“大爷,我不要钱。”
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他坐下,看着小伙子不再说话。小伙子很高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着的药水,泡着揉着,然后擦干,坐下,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
⑦小伙子真是修脚高手,话语温柔,说这脚早就该好好修修了,修脚也要讲究程序和手法,病脚不能乱修的……老王不吭声,心里在说:“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
⑧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说:“大爷,您这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老王笑了,“你是说下次再给你钱?”小伙子笑说:“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说着就走了。
⑨老王冷笑自语:“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啥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看谁耗过谁!”
⑩第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再看事迹报道,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年前就开始为老人免费修脚……
⑪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他这一生上当受骗太多,早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
⑫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修的过程中,老王问:“孩子,你这是为啥?”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10年前,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好……后来他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
⑬……
⑭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吃惊的事。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他啥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
⑮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1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看来,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2年第1期,有删改)本文记叙了小伙子为老王修脚的经过。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目 次数 |
小伙子的行为 |
老王的表现 |
第一次 |
主动要求给老王修脚 |
① |
第二次 |
② |
③ |
第三次 |
解释为老人修脚原因 |
④ |
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两个“笑”的含义。
⑴老王的笑:
⑵小伙子的笑: “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特别,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奇遇”为题的作用。
林书豪的梦想可以复制
①林书豪是谁?
②如果十几天之前问这个问题,除了篮球迷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而如今,这个刚刚加入 NBA两年、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却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其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③有人说,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正名,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④有人说,林书豪的成功,更多得益于他是一个美国人。的确,他的中文不流利,他的怀才不遇、备遭歧视、抓住机遇、一飞冲天的个人经历,都太像传统美国英雄主义电影里的情节。
⑤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我们超出国籍、族裔的视野,放下这些外部环境的争论,去细细探求林书豪的成功之路,就会发现,出身也好、国籍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⑥他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娴熟的运球,精准的投篮,都来自极端刻苦的训练。即便是在联赛停摆、饭碗无着之时,他的训练也没有中断。而来大陆做活动时,他问得最多的是能否解决训练场所、条件如何、离宾馆多远…… 当那些与他同样的角色沉溺于迷茫、焦躁、抱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信心十足的训练体能,聚精会神的“阅读比赛”。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一切自然无从谈起。
⑦个人的成长,与家庭也有莫大的关系。林书豪的成功,还得益于家庭的宽容和开明。与一般家长不同,林书豪的父母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允许他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正是有了这样的空间,才使他在遭遇逆境时少有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压力,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
⑧对,还有梦想。尽管两年多来他一直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只能成为二线队员,甚至还数次降级,两度被开,可他依旧初衷不改,不言放弃。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喜欢什么,都要努力去做、做到最好,不一定只是篮球。而且你要去追逐梦想,不要别人告诉你能或者不能”。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梦想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如果说林书豪能够吸引华人的关注是与其身份有关的话,那么为数众多的非华裔也对其疯狂追捧,则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超越国籍、族裔的朴素情感和价值认同。
⑨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林书豪的成功则更显意味深长:它不应仅仅是篮球界的狂欢,而更应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镜鉴——如何能够让年轻人更加自由和快乐地成长,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坚持梦想,通过自身努力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庞自立。有改动)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通过设问引出林书豪,然后通过他人的评价引出有关林书豪成功原因的论题。 |
B.第⑥段运用对比论证法将林书豪与反面事例作对比,突出了林书豪的成功源于家庭。 |
C.第⑧段引用了林书豪的话,更令人信服,有力地论证了追逐梦想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
D.第⑨段强调了林书豪的成功在更大范围内的启示和影响,也深化了本文的现实意义。 |
下图是林书豪和姚明的合影,看了这张照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想。(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