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1946年和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精神 | B.都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
| C.都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 D.共产党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
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分封制与井田制联系的纽带是土地、人口和义务 |
| B.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赵 |
| C.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
| D.春秋时的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的崩溃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 A.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
| C.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D.民族资本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对这一结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 B.西欧日本开始力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
| C.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 | 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世袭制 | B.军功爵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