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