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年份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3.75
0.72
-1.15
0.00
6.80
4.2
2.7
2.0
4.1
5.6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
——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29一1938年和1948—1981年世界贸易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2)利用材料二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120字左右。(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必须全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并将重工业化当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在工农业关系的问题上,斯大林认为,要牺牲农业来确保重工业的发展.他还提出,要尽快开展农村农业集体化运动,主张农业实行一步全面集体化,尽快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毛泽东觉得需要办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 “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的名字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谈。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苏﹑中两国提出的农业发展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6分)
(2)苏﹑中两国针对之后农业出现的问题,分别是怎样进行改革的?比较两国农业改革产生的不同效果。(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嫁之人” 。虽不必使工者尽归于农”,但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
­­——白寿彝《中国通史》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三:“一五”到“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机制做出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调整经济的历史意义。(5分)(3)据材料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3)材料三中“六五”(1976-1985年)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六五”时期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其增长有何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村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措施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