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下图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阁是在永乐时期(1403—1424)建立的。……通过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在中国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开始出现的内阁首辅,就是首相的雏形。后来,它被西方人学习,形成了后来的内阁制和首相制。……清朝取代明朝后,大多继承了其包括内阁在内的基本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的先进性》
材料二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成立。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同盟会会员唐绍仪担任国务总理,宋教仁、蔡元培等四名同盟会会员参加第一任内阁,7月15日内阁改组时均被迫辞职。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请回答:
(1)你对材料一中“权力平衡”一说是怎么理解的?请对作者关于中西方内阁制度关系的论述予以判断分析。
(2)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何种特点?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在他逝世了,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是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2分) 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划线部分)?(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2分)举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2分)
(3)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列宁之后,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2分)
(4)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华盛顿被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2)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方式和结果的不同。
(3)材料二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3分)
(4)你认为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2分)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2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和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阅读《沁园春·雪》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时,就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古代几个帝王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讨论。
(1)小张认为秦始皇南攻越族,不仅给越族人民带来痛苦,也给秦朝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应该予以完全否定,你同意小张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2)小李对唐太宗很感兴趣,准备写一篇小论文。他拟定了其中的一个小标题——特别重视吸取历史教训的皇帝。沿着这一思路,请你帮助他再列二个小标题,并分别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3)小王纵观历史发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请问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了哪些措施?而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指什么?请举一例子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