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 B.轮番而治 | C.君主专制 | D.代议制 |
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
A. |
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
B. |
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 |
C. |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 |
D. |
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
图2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
A. |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 |
B. |
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 |
C. |
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 |
D. |
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 |
富民思想的践行 |
B. |
新农作物的传播 |
C. |
饮食结构的改变 |
D. |
人地矛盾的加剧 |
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
B. |
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
C. |
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 |
D. |
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
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 |
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
B. |
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
C. |
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
D. |
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