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5分)
(2)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7分)
人物语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材料二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80多岁了,她
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兵马俑时,曾与一小女孩有以下有趣对话: 克林顿: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小女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林顿: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小女孩:管美国人(民)。 克林顿:(略微思索后)准确地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如何?从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女王“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请举例说明。(4分)
(3)材料三中小女孩和克林顿的说法为什么有差异?请从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加以说明。(4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在本国的不良后果。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人员是指哪些人?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3)据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灾难出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
材料四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是什么?与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它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采用什么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分)
(4)上述材料体现的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有不少共性。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场景
材料四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交纳有关摊款。
1990-2008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5个维和地区派出4150年军人参与维和行动,有7人为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我国有朱晓平、王树林等八位维和人员遇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
(3)图三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中美关系的改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据材料五指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