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
C.二者均是sp3杂化,NH3分子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
也许有人告诉过你:“你长着妈妈的眼睛、爸爸的鼻子”。其实,你的眼睛就是你的眼睛,你的鼻子就是你自己的鼻子,但你身体里的蛋白质、基因确实继承于你的父母。核糖[CH2OH(CHOH)3CHO]和脱氧核糖[CH2OH(CHOH)2CH2CHO]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氧化 ②还原 ③酯化 ④水解 ⑤加成 ⑥中和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ClO4、H2SO4、CH3COOH、H2CO3酸性依次减弱 |
B.Cl-、Na+、Mg2+、F-的半径依次减小 |
C.Na、Mg、Al失电子能力随最外层电子的增加而增强 |
D.HI、HBr、HCl、HF的沸点依次降低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0.05 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 NA |
B.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中含C-H数目为8 NA |
C.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物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
D.0.1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 NA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结论正确的是
A.用NaHCO3溶液可一次鉴别出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NaAlO2溶液 |
B.高锰酸钾试剂瓶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
C.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将其通入饱和的Na2SO3溶液 |
D.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
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 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 Fe3+在 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2+ +H2O2 +2H+ = 2Fe3+ + 2H2O |
B.步骤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 H2O2 |
C.步骤③用 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 |
D.步骤⑤的操作为:向漏斗中加人少量冷的蒸馏水至浸没晶体,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 2 ~ 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