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材料所述生产方式形成于( )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隋唐时期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C.个人观念淡漠 | D.专制王权强大 |
司马光在叙述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时说:“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这表明
A.这部巨著是为更新体例,完善典籍而作 |
B.这部巨著是为考证史料,辨伪求真而作 |
C.这部巨著是为删冗举要,通古鉴今而作 |
D.这部巨著是为惩恶扬善,明性修养而作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
1936年蒋介石发表演说,继续倡导“新生活运动”。他提出:“所谓‘现代化’者,就是要‘科学化’‘组织化’和‘纪律化’,概括的说,就是‘军事化’……。”蒋介石的演说最有可能是为了
A.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剿共”的最后胜利 |
B.凝聚国民精神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C.立足生活价值观念强化专制独裁统治 |
D.弘扬传统文化抵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