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
|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
|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下列史实发生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是
| A.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建立政权 | B.普鲁士和法国爆发战争 |
| C.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
| A.进行了“光荣革命” | B.颁布《权利法案》 |
|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 D.设立责任制内阁 |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
| 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
|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