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
| A.进行了“光荣革命” | B.颁布《权利法案》 |
|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 D.设立责任制内阁 |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净无为 | B.兼爱非攻 |
| C.仁政治国 | D.以德治民 |
(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这反映了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
|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
|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
|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 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 |
| 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 |
| 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 |
| 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