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国家广电总局表示,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将于2012年元旦试播,春节正式播出。观众利用有线数字高清机顶盒和3D电视机,就可以收看到3D电视试验频道的具有立体效果的电视节目。
②何为3D电视呢?
③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形。3D电视是三维立体影像电视的简称。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④当你在看电视时,突然发现:英国100多年前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行凶时竟然没有出现在伦敦的黑暗角落,而是在你家的客厅;“飞人”博尔特脱离了比赛的赛道,犹如一阵风般在你的身边“飘”过;体型庞大的恐龙从远古时代复活,气势汹汹地向你迎面扑来……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似乎都“耐不住寂寞”,统统“跑出”电视屏幕来。不过,不用怕,这只不过是3D电视的效果罢了。如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3D电视已经进入家庭。
⑤与3D电影相比,3D 电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观看3D电影时,观众必须戴上沉重的特殊眼镜才能看到电影。而随着3D技术的不断精进,搬进家庭客厅的3D电视机,在不需要配戴眼镜的情况下也可用肉眼很好地观看。即将推出的3D电视机,可裸眼体验立体效果。
⑥3D电视虽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首先是易致“眼疲劳”。现在的3D电视画面不分远近呈现出的都是清晰的,刺激眼睛容易产生视疲劳。其次,3D电视价格不便宜。当前在美国要价每部1000到5000美元(中国也不便宜,只有少数人有这种电视)。最后,3D电视易引发一些严重疾病。收看3D电视对身体健康不利,包括视力下降、头晕、视线模糊、眼睛或肌肉等出现不自主的抽动、恶心、抽搐、痉挛、方向障碍以及意识丧失等,其中最严重的疾病为中风。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通读全文,概括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每个横线上限填两个字)。
3D电视的原理→3D电视的________→3D电视的______→3D电视的_______。收看3D电视,为什么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按要求答题。
⑴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⑵第⑤段画线句子中“明显”有何作用?
园日涉以成趣
“园日涉以成趣”
陶渊明的这句话,照字面翻译就是:“这家小园,深得佳趣。但它何以有此佳趣呢?那是因为我天天都去走一圈的缘故。”
这样的句子,一点也不漂亮,它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且听我把它跟现代人的生活连线起来。
前两天偶然在路旁看到一辆货车在运送盆景,原来是家“盆景出租”店。我好奇,跑去问司机生意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啦,现代人么,好命,查查某人(即女人)不煮饭,买盒饭来吃,查查某人(即男人)开公司,谁要种盆景?公司小姐一个比一个‘笨惮’(即懒惰),谁肯去浇水?谁肯搬盆景去曝日(即晒太阳)?盆景给他们放一个礼拜就变黄。我们拿回来,好好整理,加点肥,晒一晒,又水当当(即漂亮)了。再拿去给他们摆,现在人做生意么,图个吉利。盆景长得好,也代表可以发财的意思哩!”
原来如此,陶渊明说“园日涉以成趣”的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过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株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瞥。
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生,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目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阴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雷劈,它的沃叶也可能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面对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料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枚枯叶。
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
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园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官,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惟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廷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
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功。
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
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风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做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
“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下面的内容,不符合“园日涉以成趣”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每日涉足其间,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一起面对萎黄零落。 |
| B.我们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尽享亮丽一刻。 |
| C.我们惊讶叹服于小园的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故。 |
| D.我们在观看、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思想,收获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
| A.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篇文章无疑是给了现代人一抹清凉油,清醒一下头脑来重新看待生命的本色。 |
| B.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吸引力。比如“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出”,就运用了比喻,显示了一个小生命的勃勃生机. |
| C.作者认为盆景公司生意好的真正原因是“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枚枯叶”。 |
| D.作者列举那些完美花园的目的作用是为下文铺垫蓄势,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有力。 |
阅读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活的含义的? (2分)
(2)“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结合上下文说说这里的“小园”指的是什么? (2分)文章结尾说:“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联系生活体验,写出你的感想体会。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提出中心论点: ① ②
反面论证:③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
答:不恰当的论据是,(填序号即可)原因
春雨话情愁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窗外嘀嗒作响之时,人们似乎特别容易因琐事而感伤。每当天气降温、雨水落下,我们的情绪便和这天一样,阴沉起来。
②天气和心情糟糕看似没关系,其实不然。下雨往往会阴天,此时位于人们头顶正中央下方,一个叫松果体的小腺体便活跃起来。它是一个长约5-8mm,宽约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的豆状小体。虽然藏在大脑深处,但它对于光线的感知极其敏锐。当接受持续光照时,它就会变小,细胞活动也随之降低。一旦外界环境变暗,或者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便开始撒欢,分泌大量的松果激素,使得人体内的其他激素水平都相应降低。这些激素里,恰恰有让人情绪振奋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这样一来,人们就会情绪欠佳,甚至萎靡不振。如果恰逢长期的阴雨季节,情绪的低沉便会更加明显。
③除了阳光问题,低温低压是造成我们情绪受伤的另一个原因。下雨时水蒸汽大量聚集,气压便会降低,此时,人们会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氧气,有些人甚至会感到轻微的憋气。虽然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是身体的不适,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服。同时,下雨时空气流动加强,温度降低,人不愿意活动。这是由于人体的自身防御机制被启动了,低温条件下许多器官都会受损,所以大脑在处理低温信号时,就会告诉一些运动神经别太活跃了。神经对于各种信号的处理迟缓了,心情就会受到影响。
④除了生理不适造成的情绪低落,下雨导致的心理因素也是极多的。当下快节奏生活使得各种“简式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大家都想尽可能简化一切繁杂冗余,但是一下雨就会造成各种不便:准备雨具、道路湿滑、无法参加户外活动、一些计划不能实施等等。产生不便的同时,我们心理自我防御机制中“压抑机制”便会响应。我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些不便,强烈的压抑心理自然会催生许多负面情绪,必然会不高兴。
⑤这些是造成心情不好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但是,在临床心理学中,这一类影响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因为这些情愁只是我们情绪上的不适,并没有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社会功能、生活功能。很多时候,随着雨过天晴就会一挥而散。但是,这样的负面情绪如果长期累积,不及时疏导,便会引发诸如“季节性抑郁症”、“恶劣天气恐怖症”等心理疾病,这些都是由于阴雨天气而引发的“气象病”。
⑥了解雨天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之后,在较长的阴雨天里,大家就应该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无论天气怎样,真正影响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时刻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就再也不怕这雨这风。相反,当春雨骤降的时候,可以坐下来,趁机歇歇脚,好好地去品品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好日子。
(原文有删改)文章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诗句,请你说明两处诗句不能调换的两条理由。
答: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及地理知识,简要分析居住在北极圈以内和南极圈以内的人特别容易受到“SAD”影响的原因。
“SAD”也叫冬季抑郁症,是情绪失调的一种。简单来说,患者在春天、夏天、秋天都很正常,但是在冬天就会表现出抑郁的症状,会非常“sad”。“SAD”与阳光有很大的联系。赤道附近鲜有 “SAD”发病记录,而居住在北极圈以内和南极圈的人们,由于极夜的存在,特别容易受“SAD”的影响。
答: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11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12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有删改)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每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共6分)
场景一:场景二:
场景三: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文章⑩-12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
答: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超过150字)
答: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 :“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 :“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⑾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年第8 期,有删改)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
试刀锋 → → 磨刀锋 → → 拒商机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B)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C)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说说文章末尾划线句的作用
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对下列文章中的小人物的品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拉三轮车的老王在去世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杨绛,体现出小人物的善良和知恩图报。(杨绛《老王》) |
| B.农民父亲拼命劳动,终于建起了有高高台阶的新屋,反映了小人物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李森祥《台阶》) |
| C.“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表达了小人物简·爱对平等的执着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
| D.于勒沦落在船上以卖牡蛎为生,都不愿回国拖累哥哥,表现出小人物的自立自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