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戴维·兰得斯在《国富国穷》中说:“棉织品……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 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但中国作为棉纺织业发达的大国,并未发生如他所预料的英国的状况。造成中、英两国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差异 | B.民众购买力的差异 |
C.政府政策的差异 | D.衣着观念的差异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 一 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路线的指导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生主义 | C.民权主义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