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 B.法国 | C.荷兰 | D.英国 |
以下两张图是186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火烧圆明园》和中国南方的《洋枪队协助清军作战》。图所反映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国侵略者
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 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 ③要保护他们的既得侵华利益 ④要攫取更多的侵华权益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 | 服饰的西化 | B. | 洋货倾销中国 |
C. |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 D. |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C.取得在华建租界的权力 | D.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