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38年,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成立。按照规定,团里每月要发给团员若干生活津贴费。副军长项英决定,凡从延安或八路军来的团员,每人津贴费一律一元;凡从上海等大城市里来的团员,每人一律十元。这个规定引发了从城市来的青年的一致抗议:“我们也受过锻炼,为什么要发给我们十元?”他们坚决要求只领一元津贴费,最后这场风波以一律发给一元才得以平息。
材料二:2011年5月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被告人齐卫钢在明知被告人李宝生购买奶粉用于生产的情况下,多次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销售给被告人李宝生。李宝生明知所购奶粉质量不合格,仍指使被告人石映苗、杨彩荣在奶粉生产过程中进行添加,并授意被告人李赟在未对成品奶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出具检验合格报告。被告人韩金亮负责销售。目前,李宝生、齐卫钢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赟等四名被告人被判处十年至七年有期徒刑、罚金10万元至1万元不等。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与国际节庆协会联合主办,于2012年9月5日至7日在吉林延吉市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传统节庆,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节庆,让文化更璀璨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文化节)。
民族节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提升我国节庆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每年举办“民族节庆奖”评选活动,以展示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地方特色。
(1)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
民俗,让经济更繁荣
本届峰会以“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主题。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由于民俗风情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价值,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为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我心目中的精彩节庆
“2012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设立了“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奖、“最具创新价值节庆”奖、“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地区)”奖等四个奖项,推选活动的网上公示投票活动在中华节庆网进行。每天均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网民通过网上公示投票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中华民族节庆。
(3)请就材料中的四个奖项之一,提出一个你心目中的候选奖项及具体的节庆,为它设计一句宣传语,并从哲学角度说明一个相应的理由。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相关图表
|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婚嫁时女方常常会给男方送上一双自己一针一线纳出的鞋垫,这种制作鞋垫的工艺就是十字绣。
十字绣产生于中国唐朝时期。14世纪,十字绣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然后在欧洲传播开来。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十字绣工艺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绣线、面料的颜色、材质,都别具匠心。15世纪,十字绣开始进入民间,逐渐为广大海内外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使十字绣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某景泰蓝工艺画画师从十字绣艺术中深受启发。他将景泰蓝美观华贵的艺术表现力和十字绣技术有机结合,对景泰蓝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开发出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把从前的高端产品开发成普通市民都能欣赏、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而赢得无限商机。
如今,十字绣艺术让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结合材料,说明十字绣艺术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成功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更好地传承景泰蓝工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5年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
中华文化属于典型的陆地中心文化,海洋文化的影响比较小;公民海洋意识相对薄弱,对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不强。受上述因素的制约,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仍然不是海洋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