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张:埋伏 |
|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事:拜见 |
|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以侠义自任 |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大恸:极度悲伤 |
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 A.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
|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2)(课内)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9分,每小题3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指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蓤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故,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流之城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靖安辑之辑:安抚 | B.军无私焉私:偏私 |
| C.降而籍之籍:籍没,抄家 |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若备与彼协心
|

|
可汗仅以身遁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越国以鄙远句读之不知|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靖从小就有文采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自己锁住城门,上奏请求变革,将到扬州去见炀帝。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
|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安。李靖在蓤州集结军队,趁秋汛涨水,三峡路险,萧铣放松防备之机,疾雷不及掩耳,打败萧铣。又采用宽大政策,使江汉一带纷纷投降。 |
| C.平安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扶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的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 |
|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心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受到太宗的称赞。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 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
| 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 |
| 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 |
| 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 |
| 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奉檄迎督邮,冉耻之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 |
| B.①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
| C.①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臣请完璧归赵 |
| D.①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 |
②连辟公府不就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 |
| 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 |
| 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 |
| 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陈阔之所 ——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 |
| 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 |
| C.将有慕贵之饥矣 ——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 |
| D.遭母忧,不到官 |
——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范冉年轻时有骨气,他觉得奉檄迎督邮是羞耻的事,于是离开了县少吏之职。 |
| B.范冉年轻时非常好学,曾经到南阳、三辅等地游历,拜樊英、马融等人为师。 |
| C.范冉洁身自好,鄙视豪族,好友王奂迁汉城太守,他就“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
| D.范冉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是因为他“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 B.州里服其不校 负:对不起。校:计较。 |
| C.齐之以刑 | D.其性度如此 |
齐:治理。度:推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认者得牛而送还 | B.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C.①故吾惧其死也 | D.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
|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
|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
|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
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 |
|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告:告状。 |
|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极坏的境地。 |
| D.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他:别的(原因)。 |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
|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立,生揖之。媪曰:“此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生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襥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子。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日:“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人捉双卫来寻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 敌,对等,相当. |
| B.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示,显示。 |
| C.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作,开始,兴起。 |
| D.不图得见颜色图,料想。 |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袖掩口 女答以园中共话 ![]() |
B.唤婢襥被,为生安置 自分化为异物 ![]() |
C.则婴宁在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D.女且下且笑 |
且寝处亦常事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都表明婴宁纯真无邪的一组是()
①闻户外隐有笑声②适此语不应说耶③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④我不惯与生人睡⑤大哥欲我共寝6背他人,岂得背老母
| A.①②④ | B.②③6 | C.①③⑤ | D.④⑤6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2)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