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
面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连连说谎。试分三点概括“我”说了哪些谎话。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表达这一意思的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糊涂一世”在文中有何含义?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笔尖上的中国
佚名
①点、横、竖、撇、撩,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神奇、多情、顽强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撩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 ,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一个个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它们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韵律严谨或摇曳生姿,金戈铁马或缠绵悱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一个个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看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分裂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固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而不是用笔尖“书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幸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本在生活中生长,才留下点点滴滴。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撩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濒临逐渐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逐渐土崩瓦解。那将是多幺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被有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一起用汉字勾勒出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⑧现在,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笔尖上——“杏花、春雨、江南;牛羊、穹庐、塞外……”中国,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就在这里。
(文段有删改)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①中“一个个方块宇,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运用了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汉字是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段④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华夏文明进行对比,突出以汉字为基石的华夏文明顽强的生命力。
C.段⑤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博”形象地开启下文内容。
D.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汉字的悠久历史。

根据段⑦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应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 ,那是“众”字……
段③中面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看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话“扇”
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ƒ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④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
⑤“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⑦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数理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顺序

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B.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 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雌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
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

(每小题2分,共6分)
①2014年10月29日,第五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百色园博园隆重开幕。
②百色园博园,位于百色市龙景新区。园博园用地总面积60公顷,总投资4.5亿元;同时配套的主展馆和商业街总投资2.9亿元,工程建筑总占地1.41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绿化用地、水体区域总面积88.38万平方米。
③园博园的整个园区形成“一环、两园、十四个景观亮点”的布局结构。“一环”即观光主环线,是贯穿整个园区的重要路线,形成园区景观线;“两园”即A.B两个园区,两园区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十四个景观亮点”即由园博园主展馆、民族特色桥、民族广场、和平广场、欢乐花海等极富个性的景点构成十四个功能分区。
④园博园建设的独特之处是在坡地上造园,由于地形坡度大,植物、建筑等园林依山就势,景观呈现丰富的立体层次变化。园博园的路网同样受地形条件影响,形式多为自由曲线,富有连续动感,游人穿行于美景之间,会有稳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⑤园博园设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园,为增加园博园的灵气,增添园博园的亮点,设计者把野生动物生态养殖融入园林园艺建设,在A园区一隅设有野生动物养殖园,园内有天鹅、草泥马、鹦鹉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游客可以与野生动物进行“零距离”交流。
⑥园博园的主题是“毓色百色•民族风情”。园博园的建设凸显百色的民族特色,全方位向游客展示百色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民族广场、大团结雕塑、神蛙桥、风情街、景观运河、文化风景墙等。
⑦园博园展示广西各地民族文化风情和园林艺术精华。全区14个城市的展园,景观设计风格各异,体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精湛的园林艺术。其中,百色展园运用“编织”的设计理念,将壮族纹样、铜鼓、革命之火等诸多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中。展园造型新颖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⑧园博园的建成创造了百色城市公园建设史上的四个之最:一是用地面积最大,成为全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二是建设时间最短,建设时间大约7个月;三是功能内容最丰富,综合了旅游休闲、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文物展览等功能;四是辐射效应最强,带动住房、教育、旅游等同步发展。
⑨百色园博园,这一城市公园将永久保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革命老区提供一个高水准的综合性公园。
下列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园博园面积 B.园博园结构 C.园博园功能 D.百色园博园

下列说法与原谅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园博园分A.B两个园区,两园区主题相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B.园博园的路网富有连续动感,游人穿行于美景之间,会有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C.园博园设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与野生动物进行“零距离”交流。
D.园博园综合了旅游休闲、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文物展览等功能。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逻辑顺序。
B.第②段主要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第⑧段中加点的词“最”“目前”“大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九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神奇的量子通信
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
早在1927年,德国 科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测不准原理。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以制造硬币为例,制造硬币的基本前提是测定模板、再行复制。但在量子世界,这枚“硬币”是不确定的,你根本没法测量它,量子一旦被测量,还来不及被复制,它就不是原来那个量子了
如果将这一原理应用在通信技术上,就是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话通过座机、手机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这个对话的复制过程。如果这段通话被加密, 那么必须先复制到密码,再解密为正常通话。
可以说,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码用量子来承载,就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可能被准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上,如果有人打算在途中窃听信息,一“碰”,它的状态就改变了,窃听者拿到的只会是一堆 毫无用处的信息。
量子通信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隐形传输,是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来实现保密通信的。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的彼此耦合之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尽管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隔很长一段距离。这种关联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
在量子通信系统中, 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共享两个存在纠缠关联的光子。当发送方将信息赋予一个光子时, 接收方的纠缠光子就会几乎同时发生一致的变化,瞬间完成信息的传输,从根本上杜绝了被窃听、被截获的可能。
(有删改)
概括量子通信的两个神奇之处。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段,并合理想象,举例说明量子通信技术会在哪些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服务?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么,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请你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段对香格里拉的解说,为引出对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的描写起到铺垫作用。
B.“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长潭水平如镜的美展现出来。
C.第⑧段引用黄遵宪的七绝是为了说明客家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同时增加了文学色彩。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对梅州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