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完成题。

形成图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势平坦 B.气候湿热
C.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 (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11-13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3:50
……
11:20
……
18:50
太阳高度
0゜
……
73゜26’
……
0゜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30゜E,40゜N B.110゜E,50゜N
C.115゜E,40゜N D.1l0゜E,50゜N

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

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该图为北半球投影图,N为北极点,NP为日界线,NQ为经线。此刻Q点正值日出,M点处于黑夜。据此回答9-10题。

此时,北京时间为

A.0:00 B.6:00 C.12:00 D.18:00

图示时期,张家界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末 B.盛夏 C.秋初 D.隆冬

该图为“某地(66°34′N,25°30′E)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悉尼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该日海口正午人影朝北
C.①时刻该地位于晨昏线上 D.②时刻北京正值日落

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据此回答5—7题:

图中⑤点的地理坐标是

A.10ºE,60ºS B.150ºW,60ºN
C.170ºE,60ºS D.30 ºE,60ºN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 3:20B 8:40C 15:20D 20:40
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导航型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格林尼治时间即0°经线地方时),回答3-4题:
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我国游玩,其早期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经纬坐标(120°8′5″E,40°10′15″N),日出时间20:35,日落时间11:25,则游玩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大约是

A.4:35 19:25 B.8:35 15:25
C.6:15 17:45 D.7:25 17:35

此日日期最可能接近

A.4月20 日 B.5月20日 C.6月20日 D.7月20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