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摆脱危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用改革的办法渡过危机,如美国的“新政”;一条是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如德国和日本。据此回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 )
|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 | 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
| 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 | 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
下列因经济危机引起的历史现象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
②提高进口商品关税
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
④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一位教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你的选择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 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
| C.洋人的朝廷 |
| D.反帝反封建 |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A.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 |
| B.战争的结局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悲惨 |
|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
| D.中国人并没有从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
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缺,人口遽降。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调整政策,户籍管理宽松 |
|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
| C.鸦片战争爆发,国内民众逃亡 |
| D.农民起义兴起,冲击统治秩序 |
“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见明政府()
| A.管控重要商品经营 | B.保护民间对外贸易 |
| C.加征民营商业赋税 | D.限制地域商帮发展 |
唐代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俱失,地方州郡还是有办法可以各自为战,并最终平叛;北宋时金兵内侵,“虏骑所过,莫不溃散”。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 B.军事实力的差异 |
| C.皇帝是否昏庸无能 | D.地方权力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