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今夫弈之为数 (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
(3)为是其智弗若与 ( )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 。
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用“ / ”标示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意停顿。(按语意划分一处)
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4)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面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最终策略目标是 “”“”。乙文中诸葛亮深情回顾了刘备对自己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分别可以概括为、、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博学而笃()志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逾矩()
曲肱而枕之()逝者如斯夫()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③ 亭亭净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比较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下列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乃见 |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宴酣之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本文的作者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他和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给加点的字字注音
参差披拂 () 犬牙差互()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许:(2)不可久居居: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