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共1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对烟花爆竹实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驱使小明,小强、小亮三位同学,他们决定对烟花爆竹进行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1.我国传统的黑火药的标准配方为:硝酸钾75% 、硫磺l0% 、木炭l5%,因为黑火药中的硫磺成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速快等性质,因而使黑火药容易点火,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硫的使用量过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CO2和SO2
【实验过程】他们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右图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再点燃酒精灯,已知2处为从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药,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应当还要用到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石灰水,则3中应放的是 ,4中应放的是 ,若猜想正确, 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果证明原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已知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S +2KNO3+3C === 3CO2 +N2 + X ,则X的化学式为 。该玻璃管中还发生的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搞清烟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之后,该兴趣小组又利用春节期间测定市区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点处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阅资料】1、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测定装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步骤】:
(一) 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将一定浓度、一定质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淀粉溶液,此时洗瓶中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2)3位同学分别设计好的装置来到燃放点,打开a, 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燃放点空气。再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记录抽气的次数。
(3)3位同学使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抽气的次数分别为50、60、65次, 次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4)最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燃放点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标。
【测定反思】
1.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在测定时可将右图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气瓶中,你认为加此仪器的好处是 。
2.小强同学认为: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小亮讨论后,决定对设计的实验加以调整,以减少抽气的次数,他们调整的方案可能是 。
3.三位同学经过对烟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国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认为原因的是
A 减少噪声污染 B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减少大气污染 D 减少粉尘污染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了两个兴趣实验。
(1)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和K2,向长颈漏斗中注液体至液面高出漏斗的下端管口,静置片刻,,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若关闭K1、K3,打开K2,装置Ⅳ可以收集到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打开K1、K3,关闭K2,装置Ⅰ和装置Ⅲ中可得到两种不同的气体,此时在装置Ⅱ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Ⅰ中得到的气体不同于(2)中的气体,装置Ⅳ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装置Ⅰ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盐酸
④稀盐酸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所选的试剂均用序号表示)
⑴ 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试剂为,丙中试剂为。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⑵ 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②或④,关闭活塞(填写序号,下同),打开活塞,再经过丙装置后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此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实验中不考虑其它杂质)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充分反应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滤渣A中一定有 . |
2、将上述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 |
得到白色滤渣A和无色滤液B |
|
3、取少量滤渣A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取上层清液滴加 |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小杰同学结合上述实验,推断出滤液B中的溶质是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NaOH和H2;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探究反应中CO2的
猜想①:CO2的来源于;猜想②:CO2的来源于;
在上述两种来源中,(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 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可能原因是。
(4)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的性质。
(5)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6)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