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4)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3分)
读两大半岛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1分)
(2)甲半岛A地位于乙半岛B地的_____方向。(1分)
(3)甲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乙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种。(5分)
(4)甲半岛东侧海域的盐度不超过,其原因是
(4分)
(5)试比较甲、乙两个半岛上的植被差异:甲半岛上主要是_________,乙半岛上主要是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甲半岛西海岸与同纬度北美西海岸相比,相同的气候,甲半岛分布的北界要偏____________,其原因是(3分)
读等高线及城市区位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两条虚线,其中哪一条可能是河流,将其连成实线,并用箭头标出河流的流向。
(2)图中A 、B、C、D、E几点中哪点适合建自来水厂?点。
理由是:
(3)哪一点适合建钢铁厂?点。
理由是:
(4)依据图所示,高级住宅区可能在城市的部,而低级住宅区可能在部。简单说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图中分布不同的理由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 。
(2)制约丙图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缺乏。
(3)分析乙图所示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读下列两图(A图—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甲地是(地形区),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 分)
(2)B图①③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填数字代号),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
(3)描述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