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乙酸乙酯的制取,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
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图1 图2
(1)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行,并解释原因
(3)图1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而图2装置中的仪器C的末端可以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
实验二 测定乙酸乙酯的纯度
取乙同学所得乙酸乙酯样品1.0 g,放入20.00 mL 0.500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振荡四小时,滴入两滴酚酞后,用0.075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重复三次实验测得盐酸用量的平均值为20.00 mL。
(4)该乙酸乙酯样品的纯度为
(5)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变为
(6)下列操作能引起乙酸乙酯纯度偏低的原因是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 | B.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C.配制盐酸标准液时,定容俯视 | D.乙酸乙酯未完全水解 |
E.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 F.锥形瓶未润洗
⑴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3,它属于第__ __周期,是__ _族,最高正化合价为__ __,元素名称是_。
⑵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它是___ ___区元素,元素符号为_ 。
⑶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d104s2,它属于第 _ 周期,是_族,_区元素,元素符号是。
在HF、H2O、NH3、CH4、CO2-3、CO2、HI分子中
(1)CO2-3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
(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
(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折线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
(5)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
(6)NH3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做出贡献的化学家。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O3的分子结构如图,呈V型,两个O----O键的夹角为116.5o。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另外两个O原子分别构成一个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个电子。请回答:
(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
A.H2O | B.CO2 | C.SO2 | D.BeCl2 |
(3)分子中某原子有一对或几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价电子叫孤对电子,那么O3分子有对孤对电子。
(4)O3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填是或否)。
(5)O3具有强氧化性,它能氧化PbS为PbSO4而O2不能,试配平:
PbS +O3 ====PbSO4 +O2
生成1mol O2的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mol。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 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 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_____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属于反应;
②由苯制取溴苯:,属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