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
秦始皇首创的举措有
A.建立皇帝制 | B.规定土地私有 | C.创制文字 | D.修建长城 |
秦国制定的灭六国策略十分正确,其中对赵国采取的是
A.因其实力弱小,所以最先开刀 | B.因其实力强大,最后攻灭 |
C.采用离间计,让其自毁长城 | D.引黄河水淹没大梁 |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 |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 B. |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
C. |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 D. |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B. |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C. |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D. |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据资料统计,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对重庆进行惨绝人寰的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日寇对重庆的这种大轰炸的主要战略目的是
A.“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 B.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C.分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