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海禁 |
C.重农抑商 |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发展经济首先强调的是农业和轻工业,而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却转变为突出强调“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国情的实际需要 | B.苏联模式的影响 |
C.世界冷战局面的制约 | D.过渡时期的结束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
A.中共明确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 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了裂痕 |
C.中共已经纠正了右倾主义错误 | D.中共认为国民革命不是民主革命 |
从1895年5月底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前后五个月,日军共伤亡三万二千三百多名,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损失的人数还要多。作为侵台主力的近卫师团,死在台湾的官兵就将近半数。敌中将师团长能久、少将旅团长山根等将领和大批官佐,亦在侵台战争中丧命。材料表明( )
A.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 | B.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无能 |
C.台湾反割台斗争得到支持 | D.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清末新政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