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 B.二程 | C.周敦颐 | D.李翱 |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
图片记录了不同战争留下的记忆,按其所对应战争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有学者说:“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的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方法虽不是单纯把材料排列,方法却不能离开史料独立的发挥功用。有些史料,非预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认识,不能评定,不能活用;也有些理论和方法,非先得到充分的史料,不能证实,不能精致,甚至不能产生……”关于史料与理论和方法的关系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清醒的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A.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
B.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
D.开始了一体化的![]() |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
B.宣告“冷战”的开始 |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