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
一些物质的密度 |
||||
物质 |
硫酸 |
水 |
煤油 |
酒精 |
密度(kg·m-3) |
1.8×103 |
1.0×103 |
0.8×103 |
0.8×103 |
【2015年江西淮安中考物理】某小组用塑料瓶做了以下实验:
(1)将塑料瓶装满水,覆盖一张硬纸片后倒置,水和纸片均不会下落,如甲如所示,该实验说明了_ _的存在。
(2)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冲小孔流出,如图乙所示,该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__有关。
(3)如图丙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纸团放在瓶口处,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气,此时小纸团将会____(选填“飞出瓶外”、“原地不动”或“进入瓶中”),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015年天水市中考物理】如图10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⑴将物体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 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⑵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①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该实验结论的是 。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②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1一定大于v2 B v1一定小于v2
C v1一定等于v2 D 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江苏省南京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下表格,并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
(l)为完成实验探究,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 ;(b) .
(2)小明正确操作,得到了实验结论,以下事例:①书包的背带做的较宽;②用力压住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字;③旅游鞋鞋底做的凹凸不平.其中利用了该实验结沦的有 (填序号).
【2015年山东日照市中考物理】一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和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下.
a.如图甲,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b.如图乙,比质里相同的钢球分别从冋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c.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
d.实验反思.
该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反思:
(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上同一位置处的物块B,强调三个“同一”是为了保证钢球撞击物块B时具有相同的
(2)如果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时,常采取类似本实验的做法,这种实验方法是
(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实验,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小明认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块B将一直运动下去,无法比较其滑行距离的远近.小明的理论依据是 (填写定律名称)
(4)如果水平面光滑,小明同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如图丙),利用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在小球向右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5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
压力/N |
接触面种类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1 |
6 |
木板 |
1.5 |
2 |
6 |
毛巾 |
2.8 |
3 |
12 |
毛巾 |
5.6 |
4 |
12 |
毛巾 |
3.5 |
(1)实验中,应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根据 知识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这个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猜想 (选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后,接着小明在毛巾表面上,利用如图4的实验装置,使物体水平匀速移动了10 cm,则绳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 cm,结合表中序号4及相关数据,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