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共13分)
(1)李明同学用表格形式演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
时期 |
时间 |
标志 |
影响 |
第一次合作 |
? |
1924-1927 |
国民党一大召开 |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第一次分裂 |
土地革命 |
1927-1937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大革命失败,日本侵略 |
第二次合作 |
? |
1937-1945 |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取得抗战胜利 |
第二次分裂 |
解放战争 |
1946-1949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海峡两岸分裂 |
请问:国共两党分别在什么时期进行过两次合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2)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①材料一中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图2人物是谁?他与该校有什么联系?
②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结局如何?简述其历史影响?
③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
(3)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26日率团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驱,历史上往往先有思想的变革才会有社会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材料二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王学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先驱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这一经典著作的作者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3)你认为上述两个时期的社会思潮有何共同作用?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的哪一段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或哪一场运动印象最深?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