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共13分)
(1)李明同学用表格形式演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时期
时间
标志
影响
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召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日本侵略
第二次合作

1937-1945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取得抗战胜利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海峡两岸分裂

请问:国共两党分别在什么时期进行过两次合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2)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①材料一中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图2人物是谁?他与该校有什么联系?
②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结局如何?简述其历史影响?
③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
(3)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26日率团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运河图,请回答问题:

(1)上述两图分别是什么运河图?
(2)A运河哪一年开始开通?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开凿B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的皇帝是谁?
(3)请分别在①②处填上运河的北部端点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有10分。)
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识图填空:如下图,图一名称为,图二为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

唐朝陶瓷业发达,造型美观,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北宋兴起的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唐朝诗人写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北宋词人写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4)从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两点即可,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们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新政权,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但最终走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政权?
(2)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领域的改造?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了一定的失误”是指什么?这些失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