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石墨的标准燃烧热为y kJ·mol1,1.2g石墨在1.68L(标准状况)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 kJ热量。则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1,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图1                 图2                 图3
(3)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3H2(g)  CH3OH(g) +H2O(g) △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ΔH         (填“>” “<”或“=”)0。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      K(填“>” “<”或“=”)。
④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投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反应物
投入量
1molCO2
3molH2
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
(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填一种)。
(2)经过化学变化才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填序号)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证震区的卫生环境,常使用漂白液和漂白粉对环境和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以抑制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漂白液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漂白液少量,滴入3~5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可以证明漂白液具有的性质(填序号)。

A.酸性 B.碱性 C.强氧化性 D.还原性

(3)工业上用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若将少量的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有同学认为发生的反应为:Ca(ClO)2+SO2+H2O=CaSO3↓+2HClO。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5)二氧化氯是世卫组织确认的A级新型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其安全性远高于氯气。制备方法之一是:2NaClO3 +4HCl =2ClO2↑+ Cl2↑+ 2NaCl + 2H2O,当转移0.2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6分)某种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甲酸、乙酸、甲醇及甲酸乙酯这些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检验时有以下现象:(1)有银镜反应;(2)加入新制悬浊液,无变澄清的现象;(3)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以至无色。
根据上述现象,可以判断此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没有。(填结构简式)

由中国科研人员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100%的治愈率。根据下面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金丝桃素能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得A和B,B为芳香族化合物,写出B的结构简式:
B:,该反应属于反应。
(2)室温下,B用稀盐酸酸化得C,下列物质中不能和C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
①浓H2SO4和HNO3的混合液②H2(催化剂加热)
③CH3CH2CH2CH3④Na
⑤O2(催化剂加热)⑥Na2CO3溶液
(3)写出两分子C与浓H2SO4共热,生成八元环状物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物质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乙烯
(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3)丙酸和碳酸钠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