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
B.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 |
C.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酶处于饱和状态 |
D.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
B.由核糖体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固氮酶,能将N2还原成NH3 |
C.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
D.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为1和n |
下图中甲、乙、丙三个有关的指标,甲的变化引起乙、丙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甲 |
乙 |
丙 |
|
A![]() |
血糖 |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
B |
物种丰富度 |
抵抗力稳定性 |
恢复力稳定性 |
C |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 |
细胞液浓度 |
细胞吸水能力 |
D |
光照强度 |
五碳化合物 |
三碳天化合物 |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B.若缺少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乙、丙、丁所含能量的总和 |
D.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右图为某动物个体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A位于l号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该细胞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雄激素 |
B.1上a的出现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C.该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
D.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别是1和2,3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