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划线的词语。
(1)以头地尔(     )     (2)长跪而之(    )
(3)遂先帝以驱驰 (   )  (4)竭驽钝(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甲】文中唐雎是如何使秦王屈服的?【乙】文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忠陛下?
唐雎辅助的是危如累卵的安陵国,诸葛亮辅佐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面对强敌,他们共同的品质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 男有,女有归。 (3)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5)屋舍俨然(6)如外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文段从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解释划线的词。
皆已失期______________愿君召渚在外者_________________
忿恚尉________________刘季乃帛射城上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加点字哪一组与其它组意思不同()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
C.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D.乃不知有汉。

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轸为齐威王使
昭阳(人名),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上柱国 也称柱国,是楚国的最高武官。),爵为上执(上执 也称“执”,是楚国最高的爵位。)。”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相当于宰相)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舍人: 王公贵族亲近的管事的人〕一卮〔卮(zhī)古代盛酒的圆形器皿。〕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选自《战国策•齐策》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昭阳,楚伐魏________________
(2)为蛇足者,终其酒____________
(3)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_______________
(4)酒且饮之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轸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莫其妙 B.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 D.香远清 /精益求精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 (2)鹤云端
(3)数十 (4)喷以烟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本文记叙了几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作者是如何使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