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动势的内电阻时,除备有电池、电键、足量的导线外,还有下列仪器可供

A.电流表A1(0~0.6A)
B.电流表A2(0~3A)
C.电压表V1(0~3V)
D.电压表V2(0~15V)
E.滑动变阻器R1(20Ω,2A)
F.滑动变阻器R2(1750Ω,3A)
(1)所选电流表为____,电压表为____,滑动变阻器为____。(写出前面的字母)
(2)一个学生用以上仪器测得如下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U-I图象。
(3)从图中可得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V,内阻为______Ω。

序号
1
2
3
4
5
6
U/V
2.70
2.50
2.30
2.00
1.80
1.62
I/A
0.08
0.16
0.25
0.36
0.45
0.50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2)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 E 及电阻 R 1 R 2 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 E (不计内阻),待测电阻 R 1 ,待测电阻 R 2 , 电压表 V (量程为 1.5V ,内阻很大),电阻箱 R(099.99Ω) 单刀单掷开关 S 1 ,单刀双掷开关 S 2 ,导线若干。

①先测电阻 R 1 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 S 1 ,将 S 2 切换到 a ,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 l , 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则电阻 R 1 的表达式为 R 1
②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R l =4.8Ω ,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 R 2 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 S 1 ,将 S 2 切换到 a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 1 U - 1 R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 E V ,电阻 R 2 =Ω。

③利用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和测得的电阻 R l ,乙同学测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 2 的阻值的做法是:闭合 S 1 ,将 S 2 切换到 b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 ,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于相应的 1 U 1 R + R 1 图线,根据图线得到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 2 。这种做法与甲同学的做法比较,由于电压表测得的数据范围(选填"较大"、"较小"或"相同" ) ,所以同学的做法更恰当些。

(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导线 a b c d e f g h 按题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 2V ,电流表的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 ,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
(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
(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图3),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③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④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 50 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 49mm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 A ,第六个点下标明 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 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 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 E 。测量时发现 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 AC 长为 14.56 CD 长为 11.15 DE 长为 13.73 ,则打 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 ms2 ,AB的距离应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中,某同学将衰减调节旋钮置于最右边的" ∞ "挡,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x输入"与"地"之间未接信号输入电压,他在示波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 a )所示,在悬点 O 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 P ,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 MN 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 L ,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OO` h h L )。

(1)电热丝 P 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 C 点, O`C s ,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v 0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q ,小球落点与 O` 点的水平距离 s 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 s2 为纵坐标、 cosq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 b )所示图像。则当 q =30°时, s m ;若悬线长 L =1.0 m ,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OO` m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a )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 E 电动势、内电阻恒定, R 1 为滑动变阻器, R 2 R 3 为定值电阻, A V 为理想电表。

(1)若滑动片 P a 滑至 b A 示数一直变小,则 R 1 R 2 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2)若 R 1 =6 W R 2 =12 W ,电源内电阻 r =6 W ,,当滑动片 P a 滑至 b 时,电源E的输出功率 P 随外电路总电阻 R 的变化关系如图( b )所示,则 R 3 的阻值应该选择(

A.

2 W

B.

4 W

C.

6 W

D.

8 W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