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
| 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
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后来,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发展历程说明
|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快捷 |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
| C.中国民族工业经营管理混乱 |
|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外国支持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 A.鸦片输入的减少 | B.自然经济的解体 |
|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 D.5%的低关税率 |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 B.中华的荣耀 |
| C.东方的曙光 | D.王朝的振兴 |
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
|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 |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