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 - 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5∶3 B.5∶4 C.1∶1 D.3∶5
25oC时,取浓度均为0.1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 mL,分别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I中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Na+)>c(H+)>c(OH-) |
| B.曲线I中滴加溶液到25 mL时:c(NH4+)>c(C1-)>c(H+)>c(OH-) |
| C.曲线II中滴加溶液在10 mL~25 mL之间存在:c(NH4+)=c(Cl-)>c(OH-)=c(H+) |
| D.曲线II中滴加溶液到10mL时:c(CH3COO-)-c(CH3COOH)=2[c(H+)-c(OH-)] |
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由咖啡酸合成CPAE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乙醇属于芳香醇,它与邻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
| B.1 molCPAE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 |
| C.用FeCl3溶液可以检测上述反应中是否有CPAE生成 |
| D.咖啡酸、苯乙醇及CPAE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 B |
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C |
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 浓缩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 |
得到NaCl晶体 |
| D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 |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Y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丙和己均为气体。已知反应:甲+乙
丁+己,甲+丙
戊+己;常温下0.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ⅥA族 |
| B.元素X、Y、Z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 |
|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
| D.1.0 L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则甲可能是
①C;②H2O2;③Na;④Fe;⑤HNO3
| A.仅①③④ | B.仅①②⑤ |
| C.仅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