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上半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鸭”。双汇前不久被央视曝光,其明知所收购的生猪含有违禁的瘦肉精,却一路绿灯通行,最终被送上百姓的餐桌。此事与三聚氰胺一样,都是知名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面极广。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材料二:2011年6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道德缺失。那些干坏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保证质量的吗?并不是,很多时候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自己是不吃的。他们不知道这样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吗?也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知法犯法?因为他们不讲良心,他们缺“德”。治病要治根,而道德缺失,正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
材料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反映出,在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我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我们准备在网络上发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倡议,号召人们不断提高道德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食品安全事件。(4分)
(2)有人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能靠经营者的道德提升”。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此加以评析。(6分)
(3)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依据。(6分)
材料一:1959年,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和广大汉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建设新西藏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西藏人民50年的艰苦奋斗,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援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萨科齐总统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中方的一再严正交涉,执意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1)从材料一反映的事实中,你感悟到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简述中国政府严正立场的政治学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涉及众多考生、高校等多方利益,教育部门就此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2009年2月6日起至2月底,社会各界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反馈各类意见、建议上万条。教育部门表示将认真研究吸收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抓紧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简要回答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的政治意义。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
材料一:2009年12月5日—7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的合理性。
材料二: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领导?
某县电视台在报道本县“两全”新闻时,电视上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记者采访刚刚走出会场的一位县人大代表,请他谈一谈听取县长工作报告后的感受,这位人大代表激动地说:“我非常珍惜党和政府给我的人大代表这份荣誉……县长的报告令人鼓舞,作为人大代表,今后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县领导对我的期望,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荣誉称号!”
请你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指出这位人大代表谈话中的不当之处并进行评析。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意味着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结束了1000多年来没有通往大陆的陆上通道的历史。
长江口航道、河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强风、潮汐影响频繁。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设备配备、施工建设团队,从实际出发,发扬团结一致、共克难关的创业精神,建造起了上海长江隧桥这一具有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隧桥结合、公轨同层共面的精品工程,取得了一批具有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和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质量检验标准。这为我国今后其他跨海连桥的隧桥结合工程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结合材料说明上海长江隧桥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