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是 。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3)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激素C 升高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A、B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调节。
(4)下丘脑细胞除了能合成、分泌激素外,还能产生、传导兴奋,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生理活动与下丘脑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调节
C.血糖平衡调节 D.躯体运动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
)和乙遗传病(基因为
、
)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
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Ⅱ-5的基因型为。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④如果Ⅱ-5与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
基因的概率为。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短时间反应时(对简章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
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
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
与
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
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
适应范围最广的是;在
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
能力最强的是。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
,其原因是。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个/
。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