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  )

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
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
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