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 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 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2分)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4分)
(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2分)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6分)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冶民无常,唯以法治……明和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谭刑撼?曰:杀戮之谓刑,皮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科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 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
小组二 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
(3)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组三 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如图
材料2:如图
(1)材料1中的图片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2)材料2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2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
(3)材料3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3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美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联邦政府 |
||
国会 |
总统 |
最高法院 |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