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甲          乙       丙             丁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是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人。

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正确

在趣味实验课上,老师将铝片、铜片打磨后,一起插入未成熟的新鲜橙子里面,同学们看到灯泡发光感到很惊奇。老师说这就是水果电池,通常用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利用橙汁内可以导电的有机酸溶液形成稳定的电流。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铜可做电极,利用了金属的
(2)在这个水果电池中能做正极的金属是
(3)为比较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铝片和铜片外还需选用的试剂是(写出一种即可)。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取的一种单质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现有如下资料: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溶液。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
(4)若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端通人(填a或b):
(5)用F装置吸收尾气时,则F装置的好处是
(6)用B装置比C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炭包(见右图)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通过检验竹炭燃烧产物,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为
(2)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
(3)小红认为应在A、B装置间,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4)小明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可以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初步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 竹炭细密多孔,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
A.可防癌抗衰老B.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C.可除去口中异味D.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