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B.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x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x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
B.x决定了青霉菌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
C.在x作用下青霉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
D.b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
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所做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D.丙分裂产生子细胞后的变化特点,是某些性状表现母系遗传的重要原因 |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
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卡佩奇和史密斯以及英国的埃文斯等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上的贡献。“基因靶向”又称“基因敲除”或“基因打靶”,是指定向替换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它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变异 | D.DNA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