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据此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向西方学习上,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B.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和发展者 |
| C.林则徐以“自强”为口号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近代化运动 |
| D.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历程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
|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 A.李煜 | B.柳永 | C.苏轼 | D.辛弃疾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剧 |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主要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 C.棉纺织品 | D.火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