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
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
③东关:关隘名。
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
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
C. |
“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
D. |
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
B. |
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
C. |
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
D. |
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
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
B. |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
C. |
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
D. |
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