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彦领兴元尹领:兼任 |
B.中彦徙治北山治:治理 |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竟:最终 |
D.所司皆依违不决决:判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 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也。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隶。为海阳令,政有能名。
陈武帝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辍,文无所改。帝得书,甚加钦赏,即日授征北府中记室参军,仍领记室。
衡阳献王昌为吴兴太守,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乃遣景历辅之。承圣中,还掌记室。武帝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及受禅,迁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文帝即位,复为秘书监,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丰县子,累迁散骑常侍。文帝诛侯安都,景历劝成其事,以功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常侍、舍人如故。
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侵,所向克捷,大破周梁士彦于吕梁,方进围彭城。时宣帝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景历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出为豫章内史。及吴明彻败,帝追忆景历前言,即日追还,以为征南鄱阳王谘议。数日,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爵封,入守度支尚书。旧式拜官在午后,景历拜日,适逢舆驾幸玄武观,在位皆侍宴,帝恐景历不预,特令早拜,其见重如此。
卒官,赠太常卿,谥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赠中领军。祯明元年,车驾亲幸其宅,重赠景历侍中、中抚将军,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有文集三十卷。
(选自《南史·卷六十八·列传五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书要之 要:邀请 |
B.仍领记室领:兼任 |
C.所向克捷克:战胜 |
D.景历称师老将骄老:年迈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蔡景历“善尺牍”的一组是(3分)( )
①素闻其名,以书要之
②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
③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④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⑤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
⑥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景历年少时英俊清朗,具有孝顺的品行,家贫好学,善文辞,善写草书和隶书。善文辞这一长处,成为他以后步入仕途的有利条件。 |
B.由于陈武帝的信任,蔡景历被派辅佐衡阳献王陈昌,他还参与了讨伐王僧辩的计划的制订,并起草征讨檄文,内容都符合武帝的旨意。 |
C.蔡景历有为政才能,深受皇帝器重。担任海阳令时,就以能干著名。太建五年,皇帝特意下令更改蔡景历封官时间,以便让他参加宴饮。 |
D.蔡景历死在任上,追赠太常卿。后来又两次追赠,祯明元年,皇帝车驾亲到他的宅第,并在墓地为他立碑,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他尽忠国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报可 报:上报 |
B.帝察其妄,不问妄:荒谬 |
C.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赞:辅助 |
D.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孚:信服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分)( )
①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②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③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④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⑤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⑥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福作为六朝元老,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与机务的先河。 |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
C.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救助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恃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加以压制。 |
D.黄福为官清廉。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之用,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①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梁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财聚士,常思效用效:效力 |
B.沮我军势沮:阻拦 |
C.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寇:侵犯 |
D.景弃辎重走走:逃跑 |
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散财聚士,常思效用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③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拿着节仗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 |
C.陈庆之善于用兵。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 |
D.战胜侯景军队的那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
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
(2)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1)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子贡与孔子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2)“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略举一例进行理解。(80字左右)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C.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
D.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