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____。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
97 |
98 |
98 |
98 |
(4)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弹簧原长为l 0),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如表是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不计。(g=10N/kg)
钩码质量m/g |
0 |
30 |
60 |
90 |
120 |
… |
弹簧长度L/m |
0.06 |
0.072 |
0.084 |
0.096 |
0.108 |
… |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是 ;
(2)该同学将上述两根同样的弹簧按图2串联起来,下面挂重为G的钩码时,甲、乙的伸长量x 甲 x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该同学又将这两根弹簧按如图3并联起来,下面挂重为G的钩码时,乙弹簧长度的表达式L 乙= 。
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完成电路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在实验中小灯泡的灯丝突然被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排除故障后,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利用本实验的电路,用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代替灯泡,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换用5Ω定值电阻并移动滑片到适当的位置,读出两表示数后,再换用1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出质量为22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
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水蒸气比100℃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 。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由图甲可知,该组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高度已经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中,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7cm,并调节光屏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材的成像远离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4)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患了近视的小玉同学测出自己眼镜片的焦距为0.5m,那么她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