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
|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
|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
|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关于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
|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
| 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
|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世界大战,其原因包括①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 ②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③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区域 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其中有些会议明显带有大国强权及大国沙文主义的色彩,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 )
| A.慕尼黑会议 | B.开罗会议 | C.波茨坦会议 | D.雅尔塔会议 |